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首次明确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概念,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语言、思维和生活方式,它能促进我们与自己、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最终实现顺畅的沟通。 在我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聪明、善良、羞涩、好学、喜欢拼乐高。值日时永远是那个不怕脏不怕累、干得最多的孩子。作业本也总是工整认真,满满的上进。在我身体不舒服时,还是他,用焦急的目光担心着老师的健康情况。可是,也是这个小男孩儿,多动易怒、蛮横粗鲁、好生事端、屡屡与同学发生矛盾,而且愈演愈烈…… 就在这个学期末,天气炎热难耐,学生浮躁难管。这个小男孩儿几乎天天与不同的同学发生冲突,究其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归根结底是这个男孩儿,总是固执地认为大家都针对他。在一个月多中我与家长沟通了不下十次,他妈妈严厉的批评与耐心的引导相结合,却也收效甚微。 直至一节副课的课堂上,他公然抢班里多名学生的凳子据为己有后再陆续把凳子运出教室外藏起来,不让别人坐,科任老师直至无效后,立即联系了我。我随后赶到班内,他却躲了起来。当我在校园的角落找他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抗拒,不看、不理任何人,大声粗暴地地对我们说话……面对如此躁狂不安的他,让我立刻想到了《非暴力沟通》中所提到的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于是我和他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我:现在的你感觉很糟糕,很委屈是么? 他:(听到这话,他明显放松了紧绷的身体)他们都抢我椅子。 我: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很过分是么? 他:是的,是他们先惹我的,我没有椅子坐了。 我:你愿意告诉我事情的经过么? 他:XXX、XXX、XXX抢我的椅子,我就抢他们的。 我:他们的行为让你有被欺负的感觉,对吗? 他:对。 我:你希望大家对你友好是么? 他:可能他们都不跟我友好。 我:我相信他们可以。但是你今天的过激行为给同学们带来了伤害。我也相信这不是你的本意,你并不想伤害任何人,对吗? 他:(此时的小男孩流露出后悔的神色)老师,我并不想伤害他们。只是他们一直追我,我不想让他们过来。 我:老师非常信任你,也知道你不是个会撒谎的孩子。当然,你也很信任老师,愿意将委屈和经过如实的分享给我,令我感同身受。那么,为什么当时不能跟同学们把话说明白呢? 他:我一着急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想发泄。 我:或者在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愿意交给老师来处理吗? 他:那我同意。 在非暴力沟通中,观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技巧。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去做主观的评论,不去关注应该如何,而仅仅是观察事实。我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用对了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平和的倾诉环境,解开心结,才能有效的化解矛盾。当然,这个小男儿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会持续的观察,适时的引导,使他能与人正常的交流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