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石家庄市北郡小学 王彬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最初是被这本书诗意的名字吸引了,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些意外的收获。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整天与书本打交道的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书的封面下面是一句很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难能可贵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者常生龙老师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了从中得到的收获,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作者认为:读书对于教师,一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三是担当阅读推广的基本职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当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产生共鸣,也就很容易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灵感。正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中写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相信每一个坚持阅读的人都是收益者。 作者从“要读书”的视角出发,通过自己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获得的体悟,明确自己与书籍之间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从而架起读书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 作者在第一辑教学即创造中,通过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揭示了让学生喜欢的诀窍。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应设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让自己先变成孩子,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这样才会多一些了解,而了解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他自身的一些特质,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作者认为教师应该像医生了解病人那样去了解学生,学生不是病人,但一个孩子走进学校,要让他充满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各类信息,在了解其心智特征的基础上,使其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作者在第二辑教育即生活中通过《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转变》这本书阐述了要善于讲故事的观点。书中通过南方黑芝麻糊那个经典电视广告的情节,让人感受到产品背后故事带给人带来的温暖。如果将教师看成“卖产品”的,那教师所行销的一定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理解这些知识的思维路径和认知方式。整个世界就像一棵故事树,每个人都有故事。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是获得成长力量的过程。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不仅儿童如此,成人也是这样,故事可以滋养想象力,具有治疗的作用,通过讲故事和读故事的交织进行,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在这本书中,常生龙老师通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告诉读者读书是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再当一回渴望求知的学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