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一般是预习、听课、练习、巩固这四个环节,然而很多教师因为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拼命往自己备课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我曾听过一位教师上的语文课,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地位,循循善诱;可无论怎么引导,提的问题是多么的精彩,可底下的学生就是不买账,个个低着头,不敢出声,甚至点名一位同学读一段课文,那学生也支支吾吾,读错了很多字。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确实无可挑剔,可教学环节她忽略了一点,这一点必须在上课之前完成的,那就是学生的预习,尤其是小学,学生一旦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就无法和老师形成默契,没有了默契,即使是名高级教师,也会出现唱独角戏的尴尬。可见预习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功课,表面看起来问题是出于学生本身,实际上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欠妥,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怎样去做好预习工作。因为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在培养学习主动性的阶段,到了小学低年级学习主动性还尚未成熟,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很多教师对如何布置预习作业这一问题上很少做研究,出现要预习时就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布置这一项作业,如:预习第几课。像这一类的作业,学生就只是知道要预习哪一课,至于怎样去预习,学生就无从下手了。久而久之导致了学生面对预习作业时就相当于没有作业,更多的学生错把这类作业当作减负;学生没有做好预习作业,特别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没有办法配合教师教学,配合都谈不上,更谈不上课堂质量。 针对以上陈述的问题,怎样布置好预习作业,就值得我们老师去认真思考了。下面我就针对小学语文几种类型课文进行说明: 一、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 布置预习作业首先让小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如布置二年级的精读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预习,课文的重难点就在于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处处有联系的;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要自主感悟,读中感悟,我们就依据这两点来布置预习作业,一是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要完成这一作业,学生起码要读两遍课文,并借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二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分段落,这样一来要完成这一项作业学生起码又要读课文三遍或三遍以上;完成了这些预习作业,学生来上课时就会对课文内容了若指掌,读起课文也能达到通顺、流利的水平;三是查资料,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如果教师细化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回到家预习的目的就很明确,上课时就能完全融入课堂,教师就可以针对重难点进行教学,再加上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的一些创新,整个课堂就能达到实、活、新。 二、略读课文,让学生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里每单元都有一两篇略读课文,这些阅读课文就能给学生提供了锻炼阅读感悟的平台,教师在布置这类预习作业时就先设计好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略读课文《刻舟求剑 》,可出示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这里”是什么意思;2你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体会到了取剑一定会失败 ;3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学生将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通过读中感悟在文中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能力,在以后能够自主阅读。 三、语文园地,布置预习要细化。 语文园地的内容太多,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太过笼统。之前我也在教学上没有注重预习这一环节。我是一名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每次上课面对学生,总觉得上课的课时不够用,学生在课堂上也缺乏举手发言。就在我上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时,我就在当天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预习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里包括了好几个内容,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与扩展、日积月累。面对这么多内容,教师单单在黑板上布置预习语文园地三就太过笼统了,学生也搞不清你明天要先上哪个内容,造成了预习目的不明确。果真第二天当我走向讲台跟学生们讲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时,学生们几乎没有准备,没人上台发表;于是我当机立断,那堂课就和学生一起复习旧知,结束后并从新布置了预习作业,如下:预习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以“父与子”为题,搜集一首诗歌或一个故事。这样一布置,学生预习的目的明确了,他们也知道老师接下来要上什么内容。当我再次踏上讲台时,我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他们个个都想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节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点更进一步的掌握,同时又为本单元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阶段的预习,还是要靠老师去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去预习,这对他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学会预习,学生以后到初中、高中、甚至是到大学里都会受益良多,上课时更有自信,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上课的效益就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