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辰娜 于 2023-5-16 10:41 编辑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减少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出现。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学生对汉字的特征和结构把握的不够牢固,经常出现丢笔画或者多写笔画的情况是错字的主要特征。学生对汉字的字义不够理解,容易把同形字或者同音字弄混这是别字的主要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减少错别字的形成。现针对学生有效减少错别字提出几点策略。 一、多管齐下纠错别字 1.检测中设有找改错别字的题型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将错别字找出来,订正时要将正字和别字分别组词。还可以设立班级“错别字库”,并渗透在平时的作业和默写中。 2.增强纠错意识,培养好习惯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纠错的好习惯。 二、调动感官音、形、义中找规律 1.记字义彩笔写偏旁 有一些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这个字所指的意思。比如“提手旁”往往与“手”有关;“三点水”往往与“水”有关;“日”旁往往与“太阳”有关……如“清”,右边是字声,左边是字义。“晴”、“请”、“情”这些字,四声虽然变了,但字义往往离不开偏旁所说的意思。所以记汉字的字义有利于学生减少错别字的现象。教学这类字,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学生归类,可以让他“生字开花”,可以有意识地用彩色粉笔书写,让学生较为容易发现其特点。 2.找字形拆字来记忆 在汉字中有些字看起来是差不多的,但要注意区别他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学生错别字的减少。如“冠”与“寇”的区别:“冠”上面的偏旁代表帽子,“寸”是由手演变而来的,这个字表示手拿帽子放在头上。“寇”字上面的偏旁代表家,下面的字是由“戈”演变而来的,“戈“是指古代的一种兵器。这个字是表示一个人手拿武器闯进家中的意思。明白了这个字的原意,就不会写错了。记得针对学生会在“纸”字下多加一点,我是这样纠错的。当全体学生都注视我时,我举起一张白纸,用力一点白纸,结果破了,随即我板书“纸”字,随口说:“纸是不能点的,一点就会破。”从那次过后,再没有学生写错这个字。 3.记字音“寻亲”辨异同 有的同学时常把同音字和近音字弄混了。因此,要注意辨记这些字的用法。像“部署”的“部”与“布置”的“布”;“部署”的“署”与“暑假”的“暑”,这些字的音同而字形不同,要注意分清,也要辨清字形相近而字音不同的字的读音。如“崇高”的“崇”,念“chóng”,”鬼鬼祟祟的“祟”念“suì”。每次预习,我都要求学生将生字圈出来,并标注上拼音。同时,还要帮他们“寻亲”,即在生字旁写三个以上的同音字,并组词。这样一来,平时教学课文学生也无意地会注意到拼音,从而有助于记住字形,可谓一举两得。 三、改变识字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兴趣 在指导学生认字识字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认识汉字的方法要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当中,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互教互学等课堂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有困难生字,同时又很大程度的减少错别字的出现,让汉字教学变得形象化、生活化。比如,在教学“休”字时,教师可以用会意字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一个“人”靠在树“木”上是在进行休息。还有一些生字难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记忆,当学生学到“裁”字时,可以联系之前所学的字进行记忆,“载人”是用“车”来带人;“栽树”指的是种植树“木”,“裁剪”所指的就是用来做“衣”服。然而有一些字可以利用趣味语言或者是编成顺口溜和字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如,“贫”就是把宝贝分了所以就变穷了,“金”是一个人姓王兜里揣了两个糖等等,用这种趣味语言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了一些比较困难的汉字,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自觉的降低了错别字出现的概率,培养学生一个好的识字学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