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
项目式学习是以某一具体项目为主题,围绕项目展开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深度融入、全面探究、任务驱动,具备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
这个做法以旅行为载体,行、食、住、玩四大要素最大限度交给孩子参与。为的是打开孩子眼界,培养孩子综合能力。
在原来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做了适当调整,去掉很个性很具体的任务挑战,内容适当宽泛化,以适应不同。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条件,每一个板块内容都分年龄段设计了不同目标,根据出行方式分别设计了公共交通、骑行(徒步)、和自驾三种方案。
下面是项目式学习的框架设计 因为字数以及表格限制,学习框架设计 采用附件形式上传
学习反馈 .出门三阶段:出行前,旅途中,回来后 .在出行前准备阶段:分为三块指导孩子 目标规划,目标准备,以及物资的准备 .目标规划这个板块实际上在探叩孩子们的眼界。 .我们看反馈大部分孩子列出了:水上公园、正定、忽忽水、抱犊寨这些身边的风景,孩子的眼界也就折射出了这部分孩子家庭教育能力的现状。 .也有不少孩子列出了天安门,张家界、烟台等地方,通过孩子勾选可以解读出他们很多是通过读书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再次证明读书对孩子眼界的重要性。 再说确定目标后的准备:引导孩子对即将到达的地方尽可能深入地了解。 我们曾经形容孩子:车上睡觉、下车就跳、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避免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功课。因为你只有知道找什么,才会有所发现! 在这里通过清单方式引导孩子们关注的重点:人文、地理、环境、历史底蕴等方面 看反馈,孩子们的关注点,大体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然探索型:比如抱犊寨有多难爬、湿地是什么样的、东方明珠塔有多高、悬空寺长啥样、草原是什么样子?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这个年龄段孩子普通的的认知水平。 .第二种层次就上升到人文高度:比如宁夏长城当年对匈奴的作用,抗美援朝,济南人称呼别人老师的渊源;从宜昌挖掘到欧阳修: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山缓水阔的地貌特征说的简明突出;昭君故里...相当丰富,要么是孩子读书非常多,有了自己的沉淀,要么反映出他们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成长的帮助。 .还看到两个延伸思考的孩子: 研学会成为今后的主流教育方式吗;感受一线城市的魅力... 这一定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再次印证了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学校提供的是普适教育,最多算是个平均数;真正面向个体的、拉开差距的是家庭教育。 说说物资准备环节,锻炼的是孩子责任担当意识。 .这是比较完整的准备环节报告样子,孩子完成的越仔细他的收获就会越大。 有的孩子不仅规划出了出行路线,还画出了河北省的轮廓,显然他不是拓描的,是很用心地在画,并且各个城市的相对位置也大体正确,说明孩子相当地用心。 聊聊旅途的过程 我重点设计了两个板块 .一个是发现精彩的记录;这是孩子们记录的重头戏 另一个版块是记录出门过程中犯的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得到的成长。 事实证明 这个版块记录的错误几乎没有,这也是我设计上的一处缺憾。 还有省略掉的一个版块,就是孩子去当地寻找并发现自己曾经做过功课的佐证。这是最锻炼能力的环节,因为不适合大多数孩子,所以略去。 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出行过程中的精彩瞬间。 高年级一位孩子记录的: 河堤小路绕城而行,往来车辆如同穿梭一般,两岸绿柳成荫,许多高大建筑掩映在绿柳中,红绿相间,景色格外迷人。 风吹起那乡村路边老槐树的叶子,哗哗地响,田间蛙声一片,月色是如此柔美。 如果他不是在用心感受,怎么能写出这诗一般的句子 .这是一位孩子在北京各处地标打卡足迹,记录了每个建筑的文化痕迹,另一位孩子参观广州圣心大教堂,他不仅记录下教堂的宏伟庄重,还了解到了教堂仪 .这是宁夏的深度游,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墓门胡旋舞石刻,了解到方方面面有趣的知识 .这是孩子在西柏坡做了详实记录 .这是一位孩子在内蒙古,收获了大量见识,有感而发一口气做了很多张手抄报,还有省博的镇馆之宝 长信宫灯 铜错金傅山炉 孩子出行期间的足迹以及资金支出的记录。 我们注意看这位孩子不仅记录详实,对百分数的掌握与运用也相当准确,学以致用嘛。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制作柱状图、饼状图,那么以后他再学习数理统计是不是就得心应手了,有啥难的。 .最后是孩子们旅程回来沉淀的环节。我反感急功近利的做法:孩子享受快乐的代价是被逼着写日记、观后感;要承认孩子成长有先后,得给孩子成长的耐心 听过一种说法:教育是什么?就是当你把书本里的知识都忘光了以后,心里所沉淀的东西。我深以为然。旅游的收获是什么:当你把过眼的风景都丢掉之后,心底还能想起或者思考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