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8|回复: 0

读懂我们的孩子——《读懂孩子》有感

[复制链接]

8

主题

36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3-12-21 14: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佳林 于 2023-12-21 14:41 编辑

读懂我们的孩子
                                                                            ——《读懂孩子》有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知识,提高一个人的境界,做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传道受业是我们的基本职责,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金钢钻,揽不了瓷器活”,所以教师更应该与诗书为伴,与笔墨为友,只有不断地从书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换来芬芳满园的佳境。从我个人来说,尽管认识程度很高,但更多时候我是属于“眼高手低”之流,扪心自问时常常为少读书而感到困惑,为读书少而羞愧不如。古人云“开卷有益”,一点不假。“腹有诗文气自华”的道理这里不必细说,今天单把我的一点读书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大家都知道,由于职业所限,我们老师每天都很忙,三尺讲台才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舞台,静下心来走进书房拥有片刻的读书快感只能属于晚上临睡前的短暂时光,因此我的个人读书习惯也是在晚上,每每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时便是我畅游书海、遨游知识海洋的最充实的时光,可惜的是这种时光对我来说过于短暂,以至于现在知识储备甚少,不能与博学多识沾边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读懂孩子》这本书。
   《读懂孩子》是由萧斌臣所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全书共26万字,其中80个话题都是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最热点和难点的话题。这些话题之间既独立成篇又互相关联。
        孩子从出生到婴儿阶段,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着他,猜测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他哭了,是因为饿了还是尿湿了?他总是闹,怎么抱着都不开心,是病了还是困了?可是怎么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会说的话越来越多,我们却变成了只关注他的行为,不再思考这背后的原因了?我们还有那份耐心去猜测或者思考他是因为什么才这么做吗?我们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越来越大,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们越来越不懂他了。
       在看了《读懂孩子》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只是我们忘记了该怎么走进他的世界。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怎样的一种模式,直接关系着我们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在婴儿期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对他们时时管、事事管;而到了幼儿期,我们开始逐步放手,让他们开始自我管理的初体验;少年时期,他开始挑战我们的家长权威了,他会对家长的想法产生质疑,甚至是反抗。针对孩子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我们是不是明确了自己的角色?书中给了我们答案。婴儿期的父母,可以“简单粗暴”的say no,因为那时候的孩子没有思维能力,也没有办法理解你所讲的长篇大论。如果我们看到他们去触摸危险的地方,可以摆着严肃脸训一下,甚至是抓起他的手背打一下。孩子不会因此而怨恨,反而是明确了这是不可碰触的,我们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而幼儿时期的他们,有了较强的模仿能力,同时又对父母有着深深地崇拜与依赖。那么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发挥榜样的力量,身体力行地带动孩子,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自理,培养动手能力,在家长的鼓励中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能力进行提升。逐步走进少儿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再认为父母是“万能超人”。他们会尝试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看到世界去思考、去辨析父母给的是否正确。但是此时,他们的思考方式并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撑他们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时父母如果还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告诉孩子对与错,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先别急于否定,而是适当引导,多做分析。
对于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的。
   一二年级的学生就犹如婴儿期的宝宝一样,他们对学习这件事就是一张白纸,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这两个词根本就犹如天书。他们面对那么多的要求难免觉得手足无措,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我们就要做一个“严师”,明确的告诉学生,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给学生明确的指令,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练习朗读时教师必须提出一个指令“书平放,伸出右手食指,一个词一个词指着读。”这一阶段的学生也初步开始书写字母了,平时的课堂书写练习中,我们把每一笔的书写及占格还有握笔、书写姿势都规范到细节及统一。也许有人会觉得用得着这么严格吗?可是我想说,在孩子刚刚接触一个新鲜事物的时候,他所接触到的规范就是他以后做这件事情的准则,所以我们必须对孩子做出明确的指令。
是不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的,此时的学生也是刚刚脱离父母保护的孩子,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些老师们,甚至是超越了父母的陪伴。他急需有人能够分享在他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儿,而且只是分享,换句话说就是“我只是告诉你,你听着就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就负责听就好了,只要不是涉及到安全或者原则性的问题时,我们就在一边看着就好,因为孩子只是想让你听听。
   而到了三四年级,他们就像是幼儿期的孩子行走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只做一个严师,很明显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同时对于老师还是崇拜与依赖的,这时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多关怀的最佳期,也是要我们做“暖师”的时候。学习上,我们多多展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孩子一些可以模仿的实例。比如我所教的学生,三四年级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与能力,我就每周找一篇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带着学生们一起读,师生共读,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步骤及技巧。只有示范肯定是不够的,我还尽量用他们喜欢的幽默的语言带动他们一起学习。平时,我也会在课下尽量多的和他们一起玩。有了这样课上课下的互动,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老师。因为我相信一句话:孩子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爱上一门学科。
五六年级的学生就像是少年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好的“导师”,要用他极具专业性的知识来征服孩子,并且给予专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导师的帮助下,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地进行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同时此时的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尊重,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需要这位老师能够真正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肯定或者指导性的建议。
        我们既是父母,也是老师,既要教育家里的那一个孩子,也要面对学校里形形色色、相同又不尽相同的学生。其实,孩子这本书是永远读不完的,我们一直在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路上不断前进、努力着。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行行色色,境况不一,或出身名贵,或生于贫寒,或性格开朗,或沉默寡言,或大而化之,或勤于思考,或活泼好动,或静若处子,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去了解,去走近。我想以后,每年我要多读上几本好书,能够让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积淀,使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鲁讯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它就有”所以今天的读书交流以后,我还是要下定决心多读书,读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9:06 , Processed in 0.0993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