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丁燕 于 2024-9-29 16:22 编辑
《陪孩子终身成长》 我在看完很多的亲子类图书以后发现,其实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孩子究竟是一个机械体,还是一个生命体。这是完全不同的出发点。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学问,叫作简单的科学,有一种学问叫作复杂的科学。简单的科学是说,每一个事物可以分成很多个步骤,可以分成很多个部分,它的各个步骤和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可追溯。符合这种条件的就叫作简单科学。 我们非得把这么一个富有生命的人,变成一个善于考试的机器。这就是我们用错了手段,我们对一个有生命的孩子用了简单体系的手段。 这本书开篇就说,有很多人现在质疑说,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没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决定性的作用是需要定义的。这个很难讲,有一本书专门讲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不是父母,而是他的伙伴,其次是老师,最后才是父母。 当这个孩子内心当中存在着生命力,你抑制不住他。他就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寻,不断地自己找书去读。这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发展最重要的来源和力量。
我们如果理解清楚了复杂体系和简单体系的区别,也就是知道了生物体和机械体的区别,我们就知道,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如果劲使得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因为方法错了。
那么具体来讲,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的这三根支柱,或者说,最早的三行代码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叫作无条件的爱。一个人内在的能量是来自于爱。就是你为什么愿意为这个社会做事,你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愿意探索,愿意解决很多的问题,愿意创业,或者愿意从政?原因是因为你爱这个社会,你对这个社会想尽一份力量。但是你想,当一个人开始不爱自己,不爱社会的时候,他不会有动力去创造一些东西。
无条件的爱能够带来什么?就是信任、尊重、安全感,这些东西全都是来自于无条件的爱。当父母喜欢用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时,孩子在不断地跟你学习。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在青春期以前,你对待这个孩子的方法有多么简单粗暴,多么容易搞定他,你就会收获一个多么残酷的青春期,就这么简单。因为他在跟你学习,他在跟你学习所有处理问题的方法。
管孩子最高的境界,叫作温柔但是有边界。就是孩子做错了事,一定有人指出来,一定有人要指出,要纠正他,这个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他会知道,我的爸妈是关心我的,我如果做错了事,他们会指出来。但是你要知道,无条件的爱不代表溺爱,无条件的爱是可以批评的。
第二根支柱叫作价值感。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边讲说,一个人这一辈子寻找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两样,一样叫作归属感,一样叫作价值感。无条件的爱可以带来归属感,他知道我属于这个家。情感引导就是能够最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的方法。也就是说,塑造一个孩子的行为最有效的时机,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对事的时候。
第三根支柱叫作终身成长的心态。一个人这一辈子就算有爱,有价值感,他也很难不遇到挫折。但如果遇到了挫折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我害怕,我不敢做了,我太丢人了,我不要再做了,那么他永远不可能继续迭代。那真正能够让他不断地向前迈进的,就是终身成长的心态。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在教养孩子的那些年里,用了太多不科学的方法,虽然我们的父母就是那种传统方式教养我们的,即便我们平安长大,但是内心一定有抹不去的伤痛,不被肯定的烦恼。多提升自己,尽量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