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班级社团自主教育实践案例 为响应学校推行的自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利用班级自主拓展课程开展了班级社团组建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自主组建并运营社团,在探索兴趣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学第一周,我向同学们介绍班级社团组建计划,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组队,每组4 - 8人。同学们热情高涨,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积极讨论、组队。等到第二周,三个特色鲜明的社团便初步组建起来,有蛋糕烘焙小组、军事知识小组、凤尾鱼养护小组。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前期我并没有对社团内容进行筛选和指导,非常幸运的是第一个分享的“蛋糕烘焙”小组准备的非常充分且及时,开学第二周孩子们就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带来了两个大蛋糕和十几个纸杯蛋糕,第一次正式的自主拓展课程就在香气四溢中顺利的开展了。两位女生从材料的准备、制作过程、失败的经验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同学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同学们吃得痛快,听得明白。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案例,接下来的军事小组精益求精,几个男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多次集合在一起,从内容的选择到课件的制作,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细致的推敲,也在第二周进行了展示。因为是军事方面的,专业性较强,很多女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兴趣不大,我们也不做勉强,如果对社团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安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社团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些在课堂上并不活跃的同学在社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例如“军事知识”小组,平时课堂上寡言少语。甚至出现过厌学情况的小贾,凭借自己对军事知识的爱好和了解,也可以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甚至是小组中担任核心人物。 在社团组建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状况。有些同学的社团内容较为冷门,像我们班朱家北同学,一开始找我报名时,他选取的是二战的内容。我询问他:“你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吗?”家北同学挠了挠头说:“老师,我问了一圈,他们都对这个不感兴趣。”我说:“那好,那就先自己来一次试一试。”出乎意料的是,在自主拓展课展示时,原本大家可能以为不感兴趣的社团,在家北同学精美的课件以及绘声绘色的讲解下,收获了同学们的关注。课后好几个男生都围着家北同学表示要加入他的社团。这不仅让家北同学备受鼓舞,也让大家看到了兴趣的多元性和吸引力。这是一段课上的视频。 社团活动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例如第四组“中国古代帝王”小组在进行展示时,有些同学并不是真的对这方面感兴趣,而是被好朋友拉来凑人数,所以在前期准备上显得非常被动,原本是兴趣小组,现在变成了她的负担小组,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调整了对社团人数的要求。同样是“中国古代帝王小组”,因为设计历史人物众多,孩子们在准备的时候难以取舍,最后就变成了“历史事件流水账”,台下的同学听的云里雾里,也有同学因为台下准备不充分,分享时比较紧张,念稿子的时候磕磕绊绊,全程低头没有和同学们进行及时互动等等,这些导致大家听的兴趣不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会适时叫停,在课下给予一些指导,例如可以在大家感兴趣的地方补充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等,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站在讲台上。 还有的社团在商讨过程中发生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以美食制作小组为例,在利用课下10分钟讨论如何制作和展示美食时,一位同学因为刚上完体育课,表现出不参与、不配合的态度。小组组长立刻对该同学进行了严厉批评,没想到这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引发了该同学的不满,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其他小组成员被这突如其来的冲突吓得不知所措,原本热烈的讨论氛围瞬间降至冰点。 面对这些矛盾,我引导学生冷静思考,组织各社团开展内部讨论,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在蛋糕烘焙小组,大家围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倾听彼此的想法。不配合的同学说出自己是因为觉得讨论时间短,任务又复杂,不知从何下手才表现消极。组长也认识到自己批评时过于急躁,没有了解同学的真实想法。经过沟通,大家重新调整分工,根据各自特长分配任务,矛盾迎刃而解。 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观摩和锻炼,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周的班级自主拓展课展示环节,各社团成员需要将社团活动成果清晰、有条理地展示出来。他们从最初的紧张羞涩、表达不清,到后来的自信大方、侃侃而谈,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将社团的研究内容、活动过程以及心得体会准确传达给同学们。 如今,班级社团已经进行了三四周的时间,班里有将近一多半的同学加入到了各自感兴趣的社团当中。在社团活动中,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收获知识与成长。然而,仍有不到1/4的同学处于迷茫的状态,他们或是还没有明确自己的兴趣点,或是在众多社团中难以抉择。不过,每周社团的展示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了解不同社团的机会,相信通过一次次观看他人的社团组建与成果展示,他们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社团小分队,融入到这充满活力与探索精神的社团活动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