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欣 于 2025-5-12 11:03 编辑
一、活动背景与理念
在四年级英语教材中,“月份与天气”是重要且贴近生活的主题。传统教学常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背诵”模式,容易让学习变得枯燥。为落实“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自主教育理念,我设计了 “天气小当家” 主题实践活动,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与探索中掌握知识。
二、活动准备阶段
1. 营造轻松氛围,降低学生焦虑 提前告知学生:“这次活动不打分、不排名,大家可以自由组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月份与天气’!”消除学生对成绩的担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 提供资源支持 分享学习资源包,包括:
- 视频类:BBC儿童英文天气预报短片、英文儿歌《The Weather Song》;
- 图文类:世界各国不同月份的天气图片、天气主题英文绘本电子版;
- 工具类:PPT模板、视频剪辑APP使用教程,帮助学生完成创作。
3. 分组与选题引导 学生自由组队(3-4人一组),每组从三个方向中自选主题:
- 创意展示组:制作12个月天气主题手抄报,结合季节特色(如7月的海边度假、12月的圣诞雪景);
- 实践应用组:录制英文天气预报视频,模拟真实播报场景;
- 文化探索组:搜集英文天气谚语、节日与天气的关系(如“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
三、自主实践阶段
1. 低管控指导,鼓励自主决策 教师仅充当“资源助手”,不干涉小组具体分工和执行。例如,有的小组主动分配角色:一人负责资料搜集,一人制作PPT,一人担任主播,一人审核内容。若遇到困难(如发音不准、剪辑技术问题),先由小组内部讨论解决,或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教程自主学习。
2. 过程性支持 在教室设置“天气角”,提供彩笔、卡纸、小道具(如迷你太阳、云朵模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放电脑教室,方便学生制作视频。每周安排10分钟“进度分享会”,小组简短汇报进展,互相启发灵感。
四、成果展示与互动评价
1. 多元展示,全员参与
- 创意展示组:将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外墙,举办“天气画廊”,学生用英文讲解设计思路;
- 实践应用组: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其他同学模仿主持人互动提问(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 文化探索组:通过情景剧、问答游戏分享谚语知识,现场组织“谚语猜猜猜”活动。
2. 低评价反馈,聚焦成长 取消分数和排名,采用 “双向点赞” 机制:
- 学生互评:每人领取3张贴纸,贴在最欣赏的作品旁,并写下具体理由(如“画面色彩超漂亮!”“讲解很清楚!”);
- 教师反馈:用“成长树”记录亮点,在班级群分享学生活动照片和进步细节(如“XX小组首次尝试视频剪辑,团队合作超默契!”)。
五、活动成效与反思
1. 显著成果
- 知识掌握:90%的学生能熟练用英文描述月份和天气,口语表达更自信;
- 能力提升:学生在资料整合、团队协作、公众表达等方面进步明显;
- 学习兴趣:课后调查显示,85%的学生希望多开展此类自主活动。
2. 改进方向
- 部分小组因过度自由导致进度拖延,未来可增加阶段性目标提醒;
-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支持,避免“搭便车”现象。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低压力的环境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成长,也让我看到自主教育的无限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