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2上半年机场北郡教师专业阅读

  [复制链接]

7

主题

43

帖子

3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3
发表于 2022-6-17 15: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教师》
踏上工作岗位已经多年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快乐和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有了一些职业倦怠感,每天似乎都在疲于应付。而《过去的教师》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到了工作的动力和方向。这本书汇集了季羡林、钱学森、苏步青、汪曾祺、丰子恺等名人大家对自己的学生时代以及恩师的回忆,书中记
述了这些名人大家的老师是怎样教书、怎样治学、做人的,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昔日教育者的风貌。
了解过去教师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处世和治学之道。
读了这本书,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危亡所承担的那份责任。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们痛心疾首,倾其所有办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学习才能救国。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又义无反顾地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在经历文革不公平待遇时,他们心中念念不忘地还是那份教育,割舍不断的还是那份教育的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4

帖子

2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1
发表于 2022-6-17 21: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理想国》,看柏拉图
柏拉图不仅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透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那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但是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中国孔子的《论语》能够与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比肩。
以前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必须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正因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务必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就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就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就应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就应学以致用,去发奋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就应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我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首先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
谈柏拉图不能不谈《理想国》,这是大多数人的见解,借着读这本书的契机,记下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以后回头再来看看时,能够温故而知新,有所裨益。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有的人悔恨,有的人遗憾,有的人暴躁,有的人安详,看起来,衰老真的是不怎么让人愉快的字眼,但这种不愉快究竟是衰老本身给予我们的,还是别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情绪。从之前这些人的表现来看,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慌或是难过,并不是衰老本身给我们的感受,更多的首先应当是我们对于因为自己的衰老而渐渐衰退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等等的愤懑所以常常说,人是贪婪的,不满足的,有人辩驳,正是因此,人类才有前进的动力,才有进步的可能性。但是我始终无法承认一种非正义的品性能够成就一种正义的结果,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好是坏,总有有利的一面,但我认为,含有非正义属性的事物,其有利面永远战胜不了其阴暗面,除非有一天这种属性被人们重新利用,向正义化转变。人们的遗憾,以及所有他们对于冷酷的人际关系的反感,如此等等,并不是来自他们的年老,而是来自他们的性格。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生来心态平衡良好的人来说,年龄无足轻重。但是对于相反一类的人而言,年轻也好,年老也罢,都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其次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一生的认识,在精神领域里,无论东方或是西方,都把死后的世界归为两类。东方叫作仙界和阴曹地府,西方称为天堂和地狱。所以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不免会权衡,自己死后会去向什么地方。我们没办法知道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他自己一定知道自己干过些什么,所以自我的审判是最具真理性也是对自我触动最大的审判。做尽坏事的人脑子里会不断描绘出地狱中那些厉鬼可怕的模样,那些情景越发清晰,让自己夜不能寐。但对于一个自觉地不做坏事、一生恪守正义的人而言,用古希腊诗人品达的话说,他就会“怀着美好的希望度过最后的时光”。这种感觉我想真的只有真正已经感受到死神的呼吸的人才能有。
塞法洛斯说,“钱最大的好处是让人不必因为钱的缘故而有意或无意地对别人做坏事。”这句话很概括,的确,金钱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应当是将正当的劳动物质化为金钱,然后用于去与别人的劳动产物作交易。塞法洛斯的这种说法我想应该让每一个用不光彩的手段侵害别人利益从而得到财富的人感到羞愧。当然,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其罪恶性,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我想,如果还是用原始积累的借口来搪塞,却是很低劣的。
苏格拉底说,“对于不肯掌权的人主要的惩罚,就是让他被某个比他自己坏的人所统治。据我看,这就是为什么比较好的人要掌权的原因;他们不是处心积虑地期望从掌权得到快乐和利益,也不是把这当做好事,而是当作一件非干不可的倒霉事,只是因为找不到比他们自己更好的人可以让贤而已。”再来看我们身边的公仆,有多少是真正为了能够能更高地为人民服务才去争取这个职位,我们的媒体现在已经把某个干部大干实事当做新闻材料,可以看到究竟有多么可悲。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调查的样本数达到一定数量,一定可以反映问题,百姓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位的看法和态度,让人很难过。
争斗、仇恨以及互相拆台都是不正义的结果。不正义必然会导致不和谐,无论是一个人也好,一个团队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那我们自己来说,做不正义的事情,一方面要承受外界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更重的是要承担自己良心的谴责,心理学上认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正面动机和动力方向的一致性,那么这件事是不会被做好的,纵使看上去还不错,但也和原本应该到达的.程度难以媲美了。所以,这种不正义让我们内心产生混乱、犹豫、挣扎,这也是我们应当尽力摆脱不正义的缘由。
《理想国》的中心话题是正义,可见在柏拉图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眼中,一个理想国家的正义是多么重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哲学体系构筑的国家,我们若想建设好它,若想让它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正义就应该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

帖子

2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9
发表于 2022-6-18 12: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孩子们,你们好!》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著。也是根据他长期进行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的成果写成的描述小学教育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小学四年里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
读完这本书,有一些金句让我深有感触。比如:“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做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的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有些时候孩子往往会因为某个行为而遭到我们的批评,但是我们并没有想过去探究他为什么那么做?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心里怎么想的。我们都知道行为是受思想所支配,只因为他是儿童的思想,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师来说,让学生成长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陪着他们一起成长,并且我们要做的是去融入他们的时代,而不是让他们去适应我们的教学,且我们要做的也远远不只是去回忆我们的时代,而是去以儿童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教学,并在这种眼光中自省反思。
再比如: “但愿教师时时刻刻都急着要走到儿童们中间去,为与他们每一次见面而感到喜悦,这样儿童们就会每天急着要到学校里来,为与自己老师的每一次见面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我想我们都能回忆起来并且能理解当学生要上学的前夕,心中是有多么的期待。孩子们总是在想象着他们的新老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是兴奋?是害怕?亦或是担忧?...我想这对我们是一个启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鼓励和宽容。在与孩子相处中要走入他们,我们都不该以成人的视角与孩子相处,我们要知道老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语言、敏锐信任的眼神,都会带给孩子愉悦的感受,这会让孩子在宽容、理解的氛围里,消除抵触的心理,获得被尊重、理解的感受,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我们应当重视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要知道成为一个和蔼博爱的教师能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他需要人尽皆知”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他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做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教育培育出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向社会的各个方面输送,为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动力,那么它就理应受到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如果社会想去向教育索取,那么我想他要做的更多的是要向其给予。而教育也绝不只是仅仅指的是学校的教育,而是社会力量的综合体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与之类似的言语“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我相信这绝不是夸张的言语: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这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那么我们要想到的就是作为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要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会学生创造,更要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又比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解决教育任务的一切具体场合,都应该表现出明智、有远见、合情合理和耐心。”我认为对教师而言,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因此在任何的场合、情景都有可能是你对学生教育的最好时刻,那么我们便应该表现出一个教师应有的特质如明智、有远见、合情合理和耐心等。而教育任务可能是学生引起的,也可能是教师自发的,后一种教育不必多说,那么对于前一种我想我们更应该以更多热情和精力投入其中并以怀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来回答学生的疑问,为他们提供帮助,对他们进行教育。而在长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明智、有远见、微笑、举手投足等等,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不容置疑,阿莫纳什维利老师的课堂是快乐的,教育方式是机智的。我想每一位读完这本书的读者都不能忘怀阿莫纳什维利快乐的学习方式和孩子们快乐的笑声。阿莫纳什维利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机智、有爱、愉快的教育方式。课堂有生机,课下有欢乐,这一切都是我们每个教育者追寻的终极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1

帖子

3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9
发表于 2022-6-19 0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会巧 于 2022-6-19 08:05 编辑

简单之中有深意——读支玉恒《简简单单教语文》有感

     本学期,我拜读了支玉恒老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本书。全书共四辑,分别是本色语文理所当然、课堂教学讲求真、师友依然在心间、我这样一路走来。其中近一半都是讲一些教学琐事,从中可以了解到支玉恒老师在那个年代,在艰难的生活经历中奋发图强,愈加坚定要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另一半则是怀念师友之情,支老师把对师友的怀念寄托在点点文字之中,我读他们故事,常常感动不已,怀念起很多我的老师。边读边向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先做人后教书,读完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支老师就如何备课和如何解读文本,给我们做了如下指导:
(一)关于备课,支老师经常这样做:
第一,细读文本,抓住根本。只读一遍,是非常认真、仔细的读,读完合上书回忆,在回忆中抓取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和留下最深印象是什么。
第二,注重实质,简化课堂。择要而教,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
第三,驾驭课堂,随机调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老师,好几天在他能观察觉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驾驭课堂”就是要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 二)关于如何解读文本,支老师也做了精彩指导:
(1)整体精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结构类型和结构层次。
(3)把握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
(4)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及抒情方法。
(5)把握文章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
(6)把握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
(7)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文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明白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8)把握文中生字词。
(9)把握所教年级学生的情况。
     支老师的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课堂,他主张语文教学要体现出让学生“得文、得意、得言、得法”的特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即为“得文”;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即为“得意”;品味其字词句章的运用之妙,即为“得言”;通过学习文章掌握了写作方法,即为“得法”。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归结一句话,就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这就是语文课要干的事情,也是书中支老师反复谈到的。
     支老师的课堂教学讲求真。他教育我们公开课可以上成家常课,这就需要教师心中想的是学生,把课堂真正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不是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因为这样的公开课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启发的作用。反过来,我们上家常课时如果能够像上公开课那样钻研教材、细读文本,细致地设计教学流程,既有合理的步骤设计,又有特殊情况的设想和应对预案,并且,每一节家常课都请老师来切磋研究,使家常课变成公开课,那么,这样既锻炼了自己,也锻炼了学生。这两点,对于正在努力成长的我们来说,特别值得学习!
      支老师这本书,让我得到了诸多教学上的启迪,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明而不失品味,简约而不失精彩,简便而不失高效。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潜心读书,要多思考,多探索,多创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做事情,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3

帖子

1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3
发表于 2022-6-19 17: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是教出来的》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认识到了这种和家长交流的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说他的孩子这段时光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用心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处事能力。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必须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7

帖子

10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8
发表于 2022-6-19 18: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专著分享——《好的教育》
回归传统经典,看孔子如何做教育
说起与这本书的缘分,得益于樊登读书,最近在听樊登老师讲书的时候,刚好听到这本《好的教育》,光是这本书的题目就足以深深地吸引我了。在听完樊登老师和作者的互动式讲解后,更有一种如释重负、酣畅淋漓之感!因为是第一遍读这本书,理解分析的还不够深入,今天我仅把书里面的一些感同身受的观点,好的理念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今天的分享我将分三部分展开,浅薄指出恳请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著名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山东卫视“新杏坛”等主讲嘉宾《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刊物的专栏作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讲课程《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鲍鹏山说老子》出版有《孔子传》《孔子如来》《孔子归来》《孔子原来》等著作二十多部。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第二部分 书籍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从事教育行业近40年的感悟结晶,也是“双减”之后,全面回应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焦虑的一本书。全书共2编,
1编  长话短说——五问       
第一使命,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ksohtml5152/wps1.png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明
一问,教育是做什么?教育的两大使命        第二使命
                                      传授并创新人类的技术
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我们只是通过教育赋予孩子一种能力,这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但作者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它是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
二问,教师能做什么?为师之道
教师要“至于学”——有理想,有担当,不仅仅将教师作为职业
教师要能“温故而知新”——不仅能教学生知识,还能对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问,什么才是素质?走出素质教育误区
1.孔子的“兴观群怨”
——唤醒。有情怀、有热情、有性情
——看。博览群书,能够理解艺术。有洞察力、判断力
——有群体意识、公共意识、有社会责任感
——批判性思维。有独立见解、有批判精神
2. 孟子的“四心”
恻隐之心——仁,爱心,同情心,慈悲心
羞恶之心——义,羞耻之心
辞让之心——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是非之心——智,判断是非的智慧、能力
3. 知识不是素质
决定一个人素质、境界高低的不是知识量,而是价值判断力
四问,何为经典?经典的力量
五问,什么是好教材?好教材三要素
2编  说来话长——六论
关于青少年读经教育的七个观点
别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我为什么赞同将论语纳入高考
元典学习的专业选择和顺序
读传统儒家经典的现代性问题
浦江学堂如何理解教育
第三部分 读后感悟
01 安一颗好心
孔子晚年,他家里的一条老狗死了。
孔子跟子贡交代说:你把我的狗拿去埋了,埋它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包好,不要把它的头直接埋在土里。
然后孔子还讲了中国历史上人对待动物的态度。
他说,古人葬马是用旧窗帘,葬狗是用车盖,我现在既没有车也没有盖,就拿我的旧席子吧。
这样一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柔软的程度。
正如鲍鹏山教授所说:文化的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而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是手的教育。
手的教育能让我们更有动手能力,而文化的教育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温暖、慈悲。并且孔子在让子贡去葬一条狗的过程中,子贡也会受到很深的影响。这就是真正的言传身教。
02 一张试卷的目标应该是80分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会独立思考?
因为他不敢独立思考。
为什么不敢独立思考呢?
因为我们要求他考高分。
如果他想考100分,那么他最想做的不是提出独立见解,而是不犯错。
我们如果允许他犯错,他就敢于独立思考了。
当我们把60分确定为及格线的时候,相当于给了学生40分的犯错空间,这样他的思维就活跃了,胆子就更大了,敢于提出独立见解了。
03 真正的素质是能“扛事”
假如有两个学生,一个人做到了“兴、观、群、怨”四个字,另一个人会四样技能:会弹钢琴、会跳芭蕾、会打跆拳道、会书法,你觉得哪个人才是有素质的人?
你觉得哪一个人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就他的人生来说,哪一个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人生?这让我们不禁想到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社区志愿者等等,们也许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并没有特别出类拔萃,但是他在危难来临的时候,能够扛起那么大一摊事。那种情怀、能力、判断力、组织力,我想就是鲍鹏山教授所说的“兴观、群、怨”,就是真正的素质。
素质就是“将来能不能扛事”。
家庭的事情、国家的事情、社区的事情发生了以后,能不能扛,有没有扛的意愿和能力,这才叫素质。
04 多用嘴巴、粉笔、黑板上课
一个年轻老师如果习惯了用PPT,三年以后你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但是你注定终身不会成为一个杰出的老师!技术帮助人,技术也会约束人。“语文教育应该拒绝“精彩”,语文课堂应该是静静的,学生们静心读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踊跃发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精彩。语文课堂的良好状态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道具,把课堂当作舞台,要为学生服务。”多用嘴巴、粉笔、黑板上课,让语文教学回归“语”和“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5
发表于 2022-6-20 00: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
由于我现在带的学生进入四年级,个性渐渐凸显出来,而家长与老师的话,学生经常当成了耳边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了很多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这对于一名新教小学的老师有很大的挑战,而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从中得到一些教学方法结合班级情况来更好的管理班级学生。
每个班级里都有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比如上课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严重小说小动、不完成作业等等,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这本书正是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本书有分析,但不是抽象地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读着这本书里的案例,读者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育。
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结合本书王老师介绍的问题学生,对照班中的孩子列举出了一些问题学生。
1.厌学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缀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他们“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纪律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多大问题。
3.品德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小偷小摸,离家出走等。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他们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4.心理障碍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白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们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不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仔细分析不是。
5.“好学生”型
此类学生在学校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会突然惹出大事。
在了解了孩子的不同问题,再结合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才可能药到病除。对于针对方案,我还要继续好好研读王老师的案例,从中找到更适合教育我班“问题学生”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8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22-6-2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1

帖子

2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6
发表于 2022-6-20 1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
接触这本书一是因为在与他人的沟通上出现了障碍,二是在教师例会上薛杰老师的精彩分享触动了我,激发了我的学习欲望。
我从同事那里借来了这本书,读了一段之后感觉有点难。就打开樊登读书,先听了听樊登老师的讲解,感觉理解了一部分。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特别擅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解决争端,各处做调停,并且特别成功。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你表达的时候要说出感受,而不是说出评判。比如说,一个丈夫回家很晚,每天晚上都是十一点半回家,还一身酒气,这时候妻子肯定很生气。如果用平常的沟通方法这个老婆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呀,你干嘛不死在外面呢?这并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就是当一个人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无论是你还是对方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都是因为你们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最重要的是去寻求这个需求,而不是发泄情绪。这样暴力沟通的方法经常会导致生活变得一团糟,越来越糟糕,所以要去寻找需求。非暴力沟通的结构首先是要说出一个事实:老公,这个星期里面,你有五天都是十一点钟以后才回来,而且身上都有酒味。这是事实吧?只说事实,不要加入更多的评判。第二句话讲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特别难过,我觉得很伤心,或者我觉得很失落。这都是感受,讲出你的感受。第三步讲为什么: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像一个家,我希望我们的家不像一个旅馆,大家能够在一起,能够一块儿吃晚饭,能够一块儿聊聊天,这样才是家的感觉。讲出你的这个原因。然后第四步,讲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什么叫清晰明确的要求?那么我希望你能够以后每周有三天都在八点钟以前回来,咱们可以一块儿吃顿饭,你觉得怎么样?当一个老婆能够用这样的方法跟老公沟通的时候,这个家里边吵架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在这一点上虽然作者是从亲密关系展开说明的,但是对我们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有莫大的帮助。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很容易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加入主观的评判,而非只是陈述事实。这种评判在不经意间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因此较难建立信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站在老师的对立面。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站在老师对立面的孩子怎么会听进去老师的道理呢?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什么是暴力沟通、造成暴力沟通的因素以及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生活和工作中沟通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捧起这本《非暴力沟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善于沟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发表于 2022-6-20 11: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琛 于 2022-6-20 15:03 编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分享


  最近用心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的一样:“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雷夫老师不是超人,不是资深的教育家,更不是成天坐在主席台上大讲教育改革、大讲国民教育的专家。这一点他在书中写到:“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超人。数以万计的老师都在努力另辟蹊径,我亦如此。像所有‘直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
  雷夫老师的学生为何成功,我认为首先考虑的一个词就是“爱心”,其次是“信任”。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用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示纪律、公平,并且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成绩优异,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正因为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的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爱是教育的根本。应从“教书”转为“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像雷夫老师一样,培养出更多的人材,而不至于学生学不会一点书本知识而发火,生气。学会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老师。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希望能有一天,我能成为创造奇迹的人,让我的教室也能产生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2:15 , Processed in 0.0822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